欢迎访问奥马资料大全网站!
奥马资料大全
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专题专栏 > 习近平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

【“我们都是收信人”学习心得选登】足迹与沃土(岩土公司 苏延根)

发布时间:2022-10-12 11:24:28 信息作者:岩土公司 苏延根 访问次数:6316 字体大小:

在举国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三周年之际,读一封习近平同志给地质工作者的亲切回信如沐春风。
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履历,顾名思义它与足迹跋涉的远近有关,承载足迹的沃土,只有在自己的祖国开花结果才最有意义。

共和国档案:有张黑白照片,头戴安全帽,身穿棉袄,双手张开似巨大旋转的叶轮,齐胸的身体浸泡在泛起的涟漪之中,如果不加以解说,一般人并不知道这是封孔的水泥浆,在天寒地冻的中国北方大庆,这是扔掉拐杖,腿伤未愈的王进喜。

当这张照片记录了经典的时刻,“铁人”精神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永恒动力,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迎风傲雪,在荒原戈壁、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之间寻梦、圆梦,把青春献给祖国,把汗水洒在祖国大地。

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,安徽省地质局327地质队在庐江县罗河地区进行物探作业时,发现磁场异常,布孔勘探初现曙光,否定了五十年代苏联专家“此地无大矿”的论断。1976年地质部牵头,联合多个省的探矿资源,科研院校,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施工极限,用时两年,在庐枞地区的罗河、大包庄相继发现大型磁铁矿。

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,几十年来找矿报国根深蒂固的信仰,几代地质人不停地探索蛛丝马迹,孜孜不倦地追寻初心与梦想,一次次突破找矿的深度与宽度,不断地增加了罗河、大包庄铁矿的贮量,2012年在该地区又发现小包庄大型铁矿。

回忆庐枞地区找矿的不平凡经历,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,五十多台会战的钻机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林立,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方言,如果没有举全国之力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支撑,扪心自问能有那么多的大型矿产发现吗?能有那么多的功勋集体吗?能有被卡脖子时的从容与自信吗?

当然,不可否认,找矿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,巨额投入短期内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,还要允许失败,更要有一批乐于奉献、甘于寂寞、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的传承,互相学习,互相激励,以前人的找矿理论为基础,到生产中去实践,要有科学的怀疑态度,不固执、不僵化,从前人找矿理论传承中突破、创新、进步!

“为国分忧,为民族争气”,没有豪言壮语,朴素无华中孕涵搏大精神的家国情怀。个人的得失荣辱在民族、祖国的召唤下,鞠躬尽瘁都显得微不足道。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常人甘愿当一粒粒铺路的石子,让后人踩在脚下,踩成一条通向勇攀科学高峰的康庄大道。

“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”。百年弹指一挥间,白驹过隙载入史册。“铁人”精神,是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的荣誉,更是每一个“他还活着”精神的荣誉。相信在“他还活着”精神的驱动下,在祖国母亲的殷殷嘱托下,在党与人民的期盼下,在荣耀中继往开来:过去发现矿区的更深处会有更多的矿产亮点,在未知之地会有更多矿产的发现。

拳拳赤子之心,殷殷桑梓之情一一晨钟暮鼓,新时代擂响的战鼓,催促我们前进的号角已吹响,疾风劲吹,易逝的韶华不允许我们去做旁观者,时不我待整好行装再出发,属于我们地质队员的足迹,一定会踏遍祖国山河,轻叩大地,我们的脉博与祖国大地之母同呼吸,共命运。

十月金秋,春华秋实,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,新时代的长征,我们地质工作者在路上……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